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航运声音

2018全国两会  航运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航运声音
更新时间:2018-03-06 16:53:18

2018年3月5日上午9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2018年的“两会”时间。

 

今年,来自港航相关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带来了哪些建议,发出了什么声音呢?

许立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在交流中表示,上海国际航运综合实力的战略提升是必然的。

 

2017年7月公布的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显示,上海跃至国际航运中心综合实力第五位,实现了战略性的提升。对此,许立荣代表认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上海国际航运综合实力的战略提升是必然的。

 

“天时就是我们国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国家层面确定的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许立荣代表表示,目前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成效非常显著。

 

许立荣代表介绍,上海港国际贸易集装箱吞吐量中,“一带一路”国家就占据了35%,增长势头非常强劲。另一方面,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也在加快,包括中远海运在内总部位于上海的国际航运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了16个港口和码头。

 

说到“地利”,许立荣代表认为,上海处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国家海洋战略、强国战略交汇的时空,优势的地理位置使上海国际枢纽港功能充分发挥。“上海港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上海港去年首次突破了4000万标准箱,并连续八年成为世界第一”,许立荣代表说,上海深水航道整治的全面完成,也为社会综合物流成本的下降提供了非常大的保障。

 

在“人和”方面,许立荣代表为上海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的创新驱动“点赞”。“通过自贸区大平台来推动航运和港口的改革与开放,这一方面成效非常显著”,许立荣代表举例说,包括起运港退税制度、航运集聚功能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航运咨询、航运金融业务等相关保障服务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吸引1700多家航运相关企业上海落户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得益于上海的创新”。

 

彭静:尽早决策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

         

长江黄金水道曾因其低价、运量大、能耗少、污染轻的比较优势,对促进重庆及长江上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下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也逐渐成为长江水运的“肠梗阻”。为推动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呼吁,尽早决策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以缓解长江航运瓶颈。

 

2011年,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后,船闸拥堵日益严重。“船闸拥堵已造成我市船舶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周转效率下降。”彭静说。

 

彭静认为,尽快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瓶颈提升长江航运有效供给能力,是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有关数据显示,现有船闸挖潜最多只能达到1.5亿吨左右的能力,而2017年三峡船闸年通过量已经接近1.4亿吨,随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货运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左右三峡船闸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拥堵。

 

“只有尽快建设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才是解决三峡航运瓶颈制约的根本措施。”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三峡办、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已对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开展多次论证,项目工程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建设必要性也得到相关部门、专家的认可。彭静为此呼吁,国家有关方面应加快决策,尽快批准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项目立项,争取2018年启动项目科研工作。

 

黄茂兴: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三个“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各地建设自由贸易港呈现出三大“转变”。

 

东部延伸到中西部

黄茂兴认为,自由贸易港是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区,不一定单指海港,内陆港、空港也都可以,布局建设自由贸易港正从东部地区延伸到中西部地区。

 

他也提醒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应避免“一哄而上”。各地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本地区的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单一型升级为复合型

黄茂兴认为,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功能逐步完善的过程。

 

目前,中国共设有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等10多个保税港区。黄茂兴分析指出,建设自由贸易港将从依托现有的保税港区以及港区联动逐渐过渡到复合型自由贸易港。

 

他进一步指出,复合型自由贸易港应以港口物流为基础,逐步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实现全球商品链、信息链、增值链、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六链合一”的模式,最大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单打独斗”到协同联盟

当前,中国各地港口与港口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质化竞争。黄茂兴认为,建设自由贸易港应加强各地港口之间的有序整合以实现协同发展。

 

黄茂兴介绍,地理相近的港口之间联盟趋势愈发明显,中国港口与外部港口之间的联盟合作内容日趋丰富,港口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盟也不断增强。

 

黄茂兴建议,建设自由贸易港应进一步优化港口联盟生态圈,将更多处于供应链下游的节点企业如货代企业、商务服务企业等纳入到生态圈,提高港口企业的参与度;推进“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创新多式联运方式,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加强陆地港、海港和空港之间的一体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