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巴嫩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黎巴嫩总统是黎巴嫩的国家元首,传统上由基督教马龙派军人担任,黎巴嫩总理是黎巴嫩的政府首脑。黎巴嫩是议会民主制国家,有260个政党,力量分散,加上为平衡各党派利益而采取比例代表制,无政党占绝对优势。主要政党有:黎巴嫩长枪党:1936年11月成立,基督教马龙派政党,亲西方。真主党:1982年成立,伊斯兰教什叶基本教义派政党,亲伊朗及叙利亚,支持消灭以色列,在南部有很大势力。
黎巴嫩位于西亚地区。毗邻地中海,拥有225公里(140英里)长的海岸线,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接壤。黎巴嫩和叙利亚边界绵延375公里(233英里) ,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长为79公里(49英里)。在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中有一块与叙利亚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但边界已由联合国划定。黎巴嫩大部分地区是山地地形,只有沿海狭长海岸线上和贝卡谷地较为平坦,这些地区对黎巴嫩的农业非常重要。黎巴嫩是地中海气候。在沿海地区,冬季一般是温和湿润,而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约900毫米,山地可达2000毫米左右。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温度通常低于零点,冬季有时有大雪。与周边地区相比,大部分黎巴嫩地区每年会获得相对较大的降雨量,黎巴嫩的东北部某些地区由于西部山区的高峰拦截了来自地中海的雨云而降水较少。在古时代,黎巴嫩的大森林里有很多黎巴嫩雪松,该国的国徽上就有这种植物。然而,几个世纪的雪松贸易已经耗尽该国的一度繁茂的雪松资源。
矿产贫乏,工业基础薄弱,以加工业为主,农业并不发达,水果和蔬菜是主要农产品,粮食靠进口,商业和服务业为经济主导。交通以海、空运为主,人均汽车拥有数量居世界前列。黎巴嫩的城市居民以他们的商业企业而闻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黎巴嫩海外移民在全球建立了他们的商业网络。因而从海外黎巴嫩人寄给他们国内亲戚的汇款总共有56亿美元之多,占黎巴嫩经济的五分之一,黎巴嫩国内有很多的熟练工人,其数量占全部劳动力的比例能与众多的欧洲国家相媲美,并且它也是在所有阿拉伯语国家中比例最高的。尽管黎巴嫩有丰富的水资源以及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农业生产活动,并且它的可耕地面积比例是阿拉伯语国家中最高的,但它的农业规模却并不是很大,在黎巴嫩,农业是最不引人关注的行业,它只吸引了全国12%的劳动力,在国家GDP的贡献大约是11.7%,同样排在所有产业的最后一名。主要农产品包括苹果、桃子、橙和柠檬。黎巴嫩的工业主要限于小型商务活动如重新装配和包装进口零部件。2004年,从事工业的劳动人口占所有黎巴嫩劳动人员的26%,排在第2位。在GDP贡献率方面也排第2,占总GDP的21%。作为汇聚了宜人的气候、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地标建筑和世界遗产的景点,不断吸引着大批的旅游者来到黎巴嫩,此外,黎巴嫩严格的金融保密政策和资本主义经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其在阿拉伯国家中已不再处于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繁荣的旅游业和银行业务活动自然使服务业成为黎巴嫩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因为有众多的工作机会,大半的黎巴嫩劳动力(接近65%)获得了服务业的雇佣,因而,每年的GDP贡献率约为67.3%(粗略的总计),然而仅仅依靠旅游业和银行业使其经济更易于受到政治不稳定的冲击。